临近中午时分,终于是有个叫做李德才的地主上前问道:“大人,你说以后允许我们自由开设商号票号,三年免税,三年之后十一税是吧。我想问大人,我若在临河镇以外地方开了商号,当地官府会给我我免税吗?”
最尖锐的问题终于来了,崇祯语重心长地说道:“李员外啊,说不定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呢,我就给你说句实话吧。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之适用于新政所覆盖的地方,今天只适用于临河镇。但是朝廷的新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覆盖更多的地区,我向你保证,不出一年,新政就可以覆盖整个江西,不出三年新政就会覆盖整个江南,三年后王师必然北伐中原,到时候,整个大明都将实施新政。”
崇祯眼里透出了坚韧之气,这话是说给李员外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另外经过一番沟通,崇祯得知这李员外年轻时曾是临河镇唯一的秀才,年轻时也曾胸怀天下,打算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只是后来屡考不第,又见朝政日益败坏,流贼边患并起,竟是渐渐熄了仕途经济之心,从此隐居乡村,继续过着小地主的生活。他有田地两百余亩。对佃户也不甚苛刻,在村里颇有仁义之名。
崇祯见村民热情高涨,心道这李员外也可以合作,民心可用啊,这就是统一战线的第一个螺丝钉。连夜召集村民里的积极分子及李员外商讨重新分配土地之事,准备明天就开始重新分配土地。至于其余地主富户,嘴上虽然不敢反抗,暗地里怕是己经扎小人了。利益不统一,统一战线就是一句空话。地主富户的思想工作要继续去做,尤其需要李员外这样的说客。得让李员外牵头成立村镇小商号小银行之类的机构了。
第二天,在崇祯和村里的几十号积极分子的带领下,开始一家一户地重新划分土地,地主富户们加起来也没有超过十家,崇祯也懒得理会,这些事交给李员外和老王这一组说客去沟通吧,崇祯也不太指望有立杆见影的效果。反正暴力工具在在手,没地的农民必须分到土地,这是不容商量的。
“这一块地长三十丈,宽十五丈,约二亩七分。就分给牛三斤吧!”崇祯在分地现场指导工作。
“不,不能这样分,沿河 田亩都是高产田,旱涝保收。临河镇全村一百西十六户,沿河田亩共计五百九十三亩,此处应该作为基础农田安户数进行平均分配,这样不论年份好坏,每户都能有基本的口粮,不至于饿死。山上的梯田可以按照每户人头进行分配。”李德才第一个提出宝贵意见,
“李员外说的对!”
“我赞成李员外的方法!”
围观村民纷纷赞成李德才的方法。崇祯心道此人有仁义之名,看来非虚
重新分田地,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远不是一句平均分配所能解决的,幸亏有李德才这样的开明地主支持,否则很可能造成新问题。此外平原地区的土地方方正正丈量起来容易,可是到了山上,一条一条蜿蜒起伏的梯田,丈量起来就甚是不便,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上头。
好在,不出十天,临河镇土地划分完毕,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比小孩过年都高兴。有的人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鞭炮,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硬是花钱买了个喜庆。
见朝廷官兵秋毫无犯,有几户农民主动前来找崇祯提亲的,主要就是给那些身强力壮的大头兵。村民们听说士兵每月工资一两五,这在山村里妥妥的经济适用男啊,怨不得这些农民心眼多。
分到土地之后不久就要赶上夏稻收割,对这些佃农而言不啻为天降了一场泼天的富贵,从得到土地到收获粮食,有过这么快的吗?
崇祯趁热打铁,组织了村长选举活动和组织成立了民兵队伍,结果李员外当选为村长,牛三斤的二儿子十六岁的牛二被推举为民兵队长。李员外有文化有仁义之名当选是村长的不二之选。老愤青牛三斤的儿子牛二从小喜欢为人出头,这次当选为民兵队长也不算意外。这也说明基因遗传的重要性,就比如说大明一十西帝,那是一个比一个个性,一个比一个古怪,正常的没几个。
几户地主富户最终没有翻起什么大浪来。倒是周员外一家在一天夜里连人带银子以及门前的小船消失不见,想是平日里为富不仁,现在又没了土地,怕以后没有好果子吃,连夜逃走了。竟是把诺大的宅院都留下了不管。周员外逃走,村民们免不了再庆祝一番,因为原本分给周家的田地现在因为人逃走了,朝廷只好收回平均分给了村民。
崇祯把周员外家的宅院的三间房屋分给了刘肇基,毕竟人家带着家属。剩余的房间封存,如遇到有结婚需求的士兵则提供给他们作为婚房使用。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大明朝第一个革命的全新的基层政权正式建立了起来。
明崇祯十七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各种决定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在这一年应接不暇地发生着,陈圆圆被掳走,吴三桂投降大顺的事情眼见着要黄,李自成下令李岩招募新兵以作为应对。满清一面整顿兵马准备入关,一面派说客接洽吴三桂。南方各派势力合纵连横,都想摘得拥立之功。
当然所有这些事件最终都结出了悲剧的果实。炎夏大地上亿万百姓指望朝廷则饿死,投降流贼则战死。建奴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入关,那时屠城将成为家常便饭。然而在江西大山深处的禾水边,一个与这时代格格不入的人种下了一粒前所未有的种子。
(http://wmfxsw.com/book/761898-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