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星火始燎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星火始燎原

 

“我计划半年内扩充兵力达到一千人,李村长觉得可行吗?”崇祯向李员外问道。

“亩产三百斤,临河镇共计耕地两千余亩,这样的话年产约六十万斤,按照两季的话是一百二十万斤,朝廷无偿征粮百分之十是十二万斤。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年食用粮食五百斤计算。十二万斤也就够二百西十个人一年用量。李大人这扩兵计划暂时怕是行不通啊。”

面对大炮和黄油的永恒矛盾,李员外对着崇祯一顿输出。

“村长莫急,我这不是刚刚在临河镇完成土地改革嘛,接下来要在方圆几十里内继续推进土地新政,只是唯恐地方贪官前来干涉或者流贼前来抢夺,我才不得不考虑的扩军的问题。当然在其他村镇也会征粮的,又不是只征临河镇的粮食。”

“这样的话,问题自然不大。”

……

“既然这样,那就十天之后,继续推进土地新政。眼下先让各村镇把夏粮收了再说。刘肇基,这几天安排一部分士兵去帮助家里缺乏男丁的农户收割水稻吧,要注意与村民联络感情啊。己经订了亲的士兵就不要安排了。他们或者帮老丈人家收水稻,或者赶紧把婚事办了。我红包都准备好了,你也催一催。”崇祯向刘肇基吩咐道。

……

“后生,你家哪里人?从军几年了?”刘老伯向一个正在帮忙割水稻的士兵问道。

“回刘老伯,我家辽东的,五年前家中父母兄弟都被建奴杀害了。当时我十六岁,正跟着刘将军打仗,这才侥幸捡了一条命。”

“你可有成家?”

“不瞒老伯说,我五年来随刘将军南征北战,哪有时间谈婚论嫁啊,我长这么大还没有摸过女孩子的手呢。也就这二十多天跟着李大人过了些太平生活。再说,不一定哪天就战死了,这不是耽误了人家姑娘吗?”

“我的儿,我看你也是个实诚的后生。老伯我只有一个闺女,过年刚满十六岁,这几个月正到处找媒人想给她找个好婆家呢?你要不嫌弃的话,做我的女婿可好?老伯绝不拿你当外人。”

“老伯,那敢情好。只是……我还没见过你家闺女呢,这…”

“你看,我这老糊涂了。待会割完水稻,晚饭就在老伯家里吃,你们也好见个面。嘿嘿。对了,我闺女叫小红。”

……

有士兵的们的帮助,再加上老百姓一个个都干劲十足。只用了五六天就把稻子收割完了。最大的额外的收获是,在此期间李大人又成功地撮合了十对姻缘,加上前段时间分田地期间也有十对。崇祯给每对新人封了二两银子的红包,这二十对新人就是西十两银子。虽然有些小小的肉疼,但是崇祯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让每一个将士都娶到媳妇的承诺,可谓痛并快乐着。

随着临河镇夏收工作提前结束,崇祯也提前开启了星火燎原的复制粘贴模式。接下来成立了三个新政推进小组,每个小组带五十名士兵镇场子,并带领两三两名临河新政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第一组毫无疑问是崇祯;第二组王承恩,老王全程参与临河新政,经验丰富,关键是忠心耿耿;第三组李员外,虽然接触不久,但是崇祯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村长的工作也是可以暂时放一放的。本来崇祯打算让刘肇基也成立一组的,但是实在很是担忧这老兵痞的方式方法,就安排他镇守临河镇,指导民兵的训练工作,并发掘一些好苗子扩充到正规军。

崇祯是真的缺人啊,缺武将,缺士兵,内政这一块尤其缺少干练之人,要是阎应元在该有多好,要是李邦华在该有多好,要是……当然崇祯不止缺人也缺银子啊,打劫吉安知县卜世仁得来的银子消耗速度快的有些惊人。

李员外当地人士,方圆二十里内多有认识者,就让里员外这一组沿河西进吧,毕竟沿河一带人口相对要多一些,新政工作也能更好地推进。老王这组向临河镇以北山间进发,因为山势陡峭,村落规模要小一些。崇祯这一组渡河进入南面大山,山势更加陡峭,把最艰难的路留给自己走吧。

崇祯一行人二十来天在临河镇的所作所为,早就在不断地向周边村镇扩散。周边村镇,大部分佃农自然是盼着‘早早开门迎闯王’,大部分地主则是愁眉苦脸惶惶不可终日。

有了这样的宣传提前量,三个工作组推进起来那是相当神速。当然这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临河镇是崇祯一行人进山后遇到的第一个大村镇,人口千余。但是越往禾水两侧的大山里去,越往禾水上游而去村镇规模逐渐变小,人口也随之变少。沿禾水西进,还有几个五百人以上的大村落,超过一千的却是没有。往南北大山方向,以两三百人的小村落为主,两百人以下的也不在少数。村里人少工作就容易推进,毕竟地主数量少,工作做起来也更快。

大约半个月之后,三个工作组相继返回临河镇(这是提前约定的时间),合计共扩大治理的人口约六千五百余人,版图里新增了二十个村落,加上临河镇这里共拥有百姓七千五百余人,养个千八百的兵力,勉强能够支撑。

工作总体上还算顺利。当然也有意外发生。老王那一组在一个村里遇到了恶霸地主程天南,竟然趁士兵不注意夺刀成功,差点劫持了老王。好在刘肇基的麾下素质过硬,三下两下就解除了程天南的武装,并且把他一刀砍了。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并因此大大加快了新政推进的速度。李员外这一组,所改造的几个村庄,总共跑了五户地主人家,可能是沿河一带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加之靠近水路,方便逃跑所致。便宜了那几户地主,得外流了多少白银啊。崇祯这一组倒是出奇地顺利,至少表面看起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五月八日上午,关帝庙内。

“李员外,接下来沿禾水方向不要再发展了。越是往西距离永新县越近,越可能招来当地官府的干涉,毕竟我们的新政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接下来的一个月主要做好禾水沿线一带的复查,确保新政不出现反复。另外确保各村民兵队伍真正发挥作用,这样即便永新县的衙役来了,各村也有自保之力。另外各村能识文断字且支持新政的人李员外可多加留意,争取成为我们的储备人才。将来新政会继续推进,有他们为朝廷效力的时候。”

“遵命”

“刘肇基,你亲自随李员外巡查禾水沿岸一带村落,你主要负责指导民兵训练,同时发掘好苗子扩充到正规军。另外南北两线请安排得力部下指导各村民兵训练。”

“遵命”

待刘肇基李员外等退出大殿后,崇祯指示王承恩靠近然后低声吩咐道:

“老王,我们的地盘越来越大,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引起周边官府的忌惮和制裁。你从现在开始着手组建情报机构,情报机构就命名为大明情报局吧。现在银子不多,你就先从各个村里发展专职或者兼职情报员吧,成本低。现阶段主要工作是在我们地盘的边缘地带,特别是禾水的上游靠近永新县一带与临河镇以东一带及时掌握周边官府的动向。对了,临河镇以东不是一首都没有推进新政吧,你顺便发展几个村镇,也增加一下我们的纵深。”

“遵命”

……


    (http://wmfxsw.com/book/761898-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mfxsw.com
文墨坊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